1.窑洞怎样建的

2.窑洞的门窗应当朝向哪里?为什么?

3.黄土高原窑洞的结构是怎么样的?

窑洞门窗改造方案设计_窑洞门窗结构

窑洞的分类

3.1靠山式窑洞

靠崖式窑洞是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,往往数洞相连,或上下数层,有的在洞内加砌砖券或石券,以防止泥土崩溃,或外砌砖墙,以保护崖面。规模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,组成院落,成为靠崖窑院。 独立式窑洞:从建筑和结构形式上分析,独立式窑洞实质上是一种掩土的拱形建筑,先以夯土或砖石形成基墙,而后在其上用砖石起拱发券,最后上部覆土完成。独立式窑洞四面临空,故布局灵活,可形成三合院、四合院以及窑洞混合院落,应用非常广泛。

3.2下沉式窑洞

人工形成一个地域下沉地面的窑院和窑洞,故称为下沉式窑洞,故称为天井窑院或地坑窑院。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,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—没有山坡、沟壁可利用的地区。这种窑洞的做法是: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,然后再向四壁凿出窑洞,形成一个四合院。人在平地,只能看见地院里的树梢,看不见房屋。

3.3砖砌式窑洞

如果没有适宜的地方开挖窑洞,也可以在地面之上,仿窑洞的空间形态,用土坯、砖或石等建筑材料,建造独立的窑洞,称为锢窑。

陕北窑洞在各地样式略有差别,体现了不同的风格。但就用料而言,大体分四种:土窑、石窑、砖窑、接口窑。土窑是靠山挖的黄土窑洞。石窑和砖窑是在平地上用石块和砖块砌成的窑洞。接口窑是在土窑洞口从底到顶用一层石块或砖箍窑面的窑洞,这种窑洞看起来整洁,结实。在陕北,许多农户住的就是这种窑洞。而像米脂的姜氏庄园、马氏庄园、常氏庄园等地主庄园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,把其他建筑风格和窑洞建筑结合在一起,美观大方而又气势恢宏,集陕北窑洞几乎所有的优点和其他建筑风格的优点于一体,是陕北窑洞的精华和典范。

一般窑洞修三孔或五孔,大多中间为正窑,四孔、六孔较少,意在回避四六不成材的俗语。窑腿上一般有小窑,用以祭祀天地神只。窑洞都接窑檐或用砖砌花栏来防止雨水冲刷窑面。有的人家用木料石料在窑前形成走廊,称之为穿厦。窑洞的门窗多用柳、杨、榆、椿之木。窗棂格式多样,曲直交错,长短相间,构图古朴典雅或新颖别致,有八角楼、十二莲灯等雕刻花卉图案,十分考究,经彩绘油漆,显得美观大方。窑洞的门多为双扇,开在中间,如在一侧则为单扇。有的地方的门是镂空的,称为棂子门,但大多数地方的都是实心门。窑洞的门窗都是木质框架做成,并装架在窑洞正面。上部为两扇天窗,下部左侧为两扇木板合对而成的门。用麻纸裱糊木质窗格,显得明亮干净而又保暖散气。窑洞上面叫脑畔,用以打晒粮食。窑洞前面叫碱畔,多用来种植蔬菜。

窑洞内主要有两大构件,一是火炕,有的把火炕设在窑洞最后与窑掌相连,叫掌炕,有的把它设在最前紧靠窗台的位置,叫前炕或窗前炕;另一个就是灶台。一般而言,锅灶相连,用上好的石料打做方形炉台,石板旋口盖面。其下为炉灶,上置锅,其面称为锅台,用于切菜等用。炉灶之火曲折经过炕底后从烟囱而出。

窑洞怎样建的

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,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生态环保特点。窑洞的修筑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
1.选址: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山坡上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窑洞的修筑。通常选择地势较高、土壤较坚实且排水良好的地方,以便于开挖窑洞和使用。

2.挖掘:根据选定的地点,开始挖掘窑洞。首先挖掘出大致的圆形或椭圆形坑道,然后向内挖入土方,形成窑洞的主体结构。在挖掘过程中,需要注意保持坑道的垂直度和稳定性。

3.支护:为了确保窑洞的稳定性和安全性,需要在挖掘过程中对坑道进行支护。常见的支护方法有木支撑、砖石支撑等。支护材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强度和耐久性。

4.砌筑:支护完成后,开始对窑洞的内部进行砌筑。窑洞的墙体通常由黄土夯筑而成,厚度约为30-60厘米。墙体内部还需要设置横梁和立柱,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。

5.安装门窗:在窑洞内部砌筑完成后,需要安装门窗等设施。门窗一般用木质结构,以便于通风光。同时,为了保证窑洞内部的干燥和卫生,还需要设置天窗和地漏等设施。

6.装修:最后,对窑洞进行装修。装修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,如铺设地板、墙面涂料、摆放家具等。此外,还可以在窑洞外部种植树木和花草,以增加美观性和生态环境。

总之,窑洞的修筑过程包括选址、挖掘、支护、砌筑、安装门窗和装修等多个环节。在整个过程中,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、气候条件以及当地传统习俗等因素,以确保窑洞既美观又实用。

窑洞的门窗应当朝向哪里?为什么?

窑洞是利用黄土高原图土层深厚、渗水性差、直立性强的特点,依山靠崖,凿土挖洞、供人居住。

靠崖式崖洞一般是在黄土山坡的边缘,沿直立土崖横向挖掘的土洞,内部为拱形,底部多为长方形。靠崖式窑洞往往会将多口崖洞排列在一起,并列各窑可由窑间隧洞相通,也可窑上加窑,上下窑之间内部可掘出阶道相连。

下沉式崖洞其做法是在平地掘出正方形或矩形地坑,形成一个向下沉的院落,再在地坑各壁横向掘窑,四面都可以开凿窑洞,这种形式的窑洞多用在缺少天热的土崖地方。

扩展资料:

建筑特点

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,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,虽然很普通,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,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。

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,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,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,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,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太阳辐射,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,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,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。

百度百科-窑洞

黄土高原窑洞的结构是怎么样的?

窑洞的门窗应当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。

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,下沉式窑洞、独立式等形式,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,是建筑在山坡,土原边缘处,常依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,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,视野开阔。下沉式窑洞则是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,再在内壁挖窑洞,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。

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,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。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、陕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内蒙古、甘肃以及宁夏等省。

扩展资料:

窑洞注意事项:

1、窑洞施工需要注意防水、防潮、通风及光方面的问题。防水、防潮可以考虑在地面和顶棚用防水砂浆五遍做法抹水泥防水砂浆20厚处理。

2、如果可能的情况下屋面考虑防水层和保温层。光及通风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,如果可以最好前后考虑开窗,这样既满足了光又解决了通风。

3、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,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,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,远远望去,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。

4、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,仍然可以种植庄稼。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。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,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。

百度百科-窑洞

百度百科-吴起窑洞门窗制作技艺

说起窑洞,我们会想到那泥土门脸、木构门窗、雪白的窗纸上贴着艳丽的窗花、窗前门顶上爬着一两颗葫芦,门边挂着一串串辣椒的黄土高原风情。在这里,沉淀着古老、深沉的黄土文明。

窑洞式民居是一种很古老的居住方式,即在黄土断崖地区挖掘横向洞穴作为居室。因为它有施工简便,造价低廉,冬暖夏凉,不破坏生态,不占用良田等优点,虽然存在光及通风方面的缺陷,但在北方少雨的黄土地区,仍为人民习用的民居形式。目前中国的窑洞民居大致集中在五个地区,即晋中、豫西、陇东、陕北、冀西北。

深达一二百米、极难渗水、直立性很强的黄土,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。同时,气候干燥少雨、冬季寒冷、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,也为冬暖夏凉、十分经济、不需木材的窑洞,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。由于自然环境、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,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。一般而言,窑洞可分为三种:靠崖窑、平地窑、锢窑。

靠崖窑即是利用天然土壁挖出的券顶式横穴,可单孔,可多孔,还可结合地面房屋形成院落;平地窑即在平地上向下挖深坑,使之形成人工土壁,然后在坑底各个方向的土壁上纵深挖掘窑洞,此式窑洞多流行于河南巩县、三门峡、灵宝和甘肃庆阳、山西平陆一带。锢窑为在平地上以砖石或土坯按发券方式建造的独立窑洞,券顶上敷土做成平顶房,以晒晾粮食,多通行于山西西部及陕西北部。

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,向阳,背靠山,面朝开阔地带,少有树木遮挡,十分适宜居住生活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,中窑为正窑,有的分前后窑,有的1进3开,从外面看4孔窑各开门户,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,这样窑洞空间就会增大。窑洞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,显得白晃晃的,干爽亮堂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,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,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,冬天炕上很暖和。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,黄土高原上的人一般将其称为炕围子。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,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,还可以保持清洁。为了美化居室,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。这就是在陕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——炕围画。

炕围画的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:即以上下两组边道,按照一定的规格布置而形成其主体框架,中间等距离安排以各种画空。边道图案是炕围画的精华所在,种类极为繁多,多为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纹样反复连续而成,如玉带边、竹节边、冰竹梅边、卷书边、万字边、狮子滚绣球边、鹤寿边、福寿边、金玉满堂边……或古朴、或新颖、或简洁、或精细、或平面展开、或立体凸现、或强烈明快、或平和迷离,可谓是百色百样、美不胜收。画空也称“池子”,是炕围画的点睛之处,表现内容极为丰富,人物、花鸟、山水、风景无所不有;表现手法多样,工笔重彩、水墨写意,木版年画,月份牌年画、装饰粉画“多元并存”。